百科全書被發(fā)明至今還不到300年,如今已經化作書架上最厚重的裝飾品。
現在的情形是,有不懂,問度娘,再不懂,問谷哥。或者,維基搜一搜,知乎找一找,外網逛一圈,百科知識什么的,網上一應俱全。
哥倫比亞大學Betsy Sparrow教授做了一個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網絡已經變成了“個人記憶銀行”,平時把不需要記住的東西放在這個“銀行”里面,需要用的時候再提取出來。
大概三十年前科學家們就提出了交互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概念。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完美地利用了自身強大的社交能力,將需要記住的信息分散復制給他人代勞記憶。
在這樣一個記憶網絡之下,每個人的記憶是互相依賴的,其處理信息的能力也遠遠超過一個個體對于信息的處理能力。
同時,這個記憶網絡無時無刻不在產出、流動、吸收著新的信息。換言之,互聯網就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宇宙,每一天,每一秒,都在持續(xù)擴張它的體積。
但是,就像腦子用久了多多少少會出點毛病一樣,互聯網有時候比我們想象的更健忘——有些東西反復出現,有些東西卻像針丟進了海洋,想撈也撈不上來了。
「互聯網式健忘」的六大癥狀:
癥狀1:流星式應用,涼的速度比火的速度還快
臨床表現
沒人玩探探了,沒人談戀與制作人了,沒人養(yǎng)蛙兒子了,在地鐵上看人家跳一跳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大家好像連雞都不愛吃了,小藍也不是原來的小藍了,這兩天還被告知,青春好作伴的QQ寵物也走了。
這么一說,就憶起當年的開心農場、千千靜聽、快播、新浪博客、騰訊微博什么的,如今想來都像是上輩子的事了。
對了,前不久被快手收購的A站,當時也以為差點就背過氣去了。
診斷
從電腦軟件到手機APP,更新迭代中不斷冒出一個又一個讓我們驚訝、沉迷、瘋狂的虛擬明星。
但不管我們有多沉迷,不過是一時逃離現實的借口,最終都會回歸平淡的日常,而這些璀璨一時的流星,被遺忘的速度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不,我們根本不會去想象。
癥狀2:網絡流行語,過一陣子就換一批
臨床表現
今年積極廢人成了朋友圈的網紅,其進化史大致為:廢柴——小確幸——小確喪——佛系——隱形人口——積極廢人,聽說最近又開始轉而以“真香”婉轉暗示,真是越來越考驗人的智力了。
這期間,也出現過“社會人小豬佩奇”、“杠精”等紅人,人見人愛的“小奶狗”好像部分變質成了“plmm”,另外,大家的表白也早就從“選我選我”變成了,“你pi不pick我?”,緊接著,土味情話口口相傳,明明前幾天還在diss周杰倫的新歌土里土氣啊……
相似癥狀:
1. 有些寄語,每年到點就會被放出來,舉例:大考轉發(fā)這只錦鯉,過節(jié)群發(fā)抖機靈祝福
2. 去年火過的段子,今年換個號再發(fā),還是會有人轉發(fā)并“哈哈哈”,舉例:地域梗、行業(yè)經典段子
診斷
不管是看透減肥,還是看淡人生,不管是被學業(yè)、生計、年齡逼迫出的浮躁,還是被家長和同齡人襯托出的焦慮,最終都化作了自我調侃和全民娛樂。
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不再爭氣了?或者像濤哥說的:
“什么佛系,道系,或者今天年輕人給自己找出種種自我消解的這些說法,其實我現在想起來心里很難過,你知道嗎?我覺得孩子們累了。”
癥狀3:哪怕出現一百遍的謠言,換身馬甲還是有人上當
臨床表現
每年高考時節(jié),就會有同學丟準考證,然后就有“好心人”在朋友圈發(fā)出愛的呼喚:撿到一張高考準考證……讓XXX聯系這個號碼……這孩子一家一定急死了,求擴散!別耽誤孩子高考!
時不時的也會看到來自長輩的愛心接力:某某地區(qū)一女性or男性感染SB250病毒死亡,中央1臺新聞已經播出,暫時別吃雞or鴨or牛or羊or西瓜,目前已有666個西瓜感染!
以及點火燒粉絲的視頻、施瓦辛格露宿街頭的照片……雖然不看央視新聞,仍然總讓人想長嘆一聲:社會動蕩、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啊。
診斷
制造謠言和散播謠言,已經分不清哪個更可惡了。摘錄道長說過的兩句話:
“澄清者永遠是被動的,而第一個謠言出現流傳過,那個印象就已經種下去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自媒體時代產生的一種現象。”
“謠言終于被證實為真相,不只是一個謠言的勝利,而且是所有謠傳集體的勝利。對于任何一個被傳言困擾的人或者機構而言,就算成功地把99個謠傳破爛截下來,只要剩下一個跑了出來而且還被發(fā)現是真的,那么也就前功盡棄,一切信譽化歸烏有了。”
癥狀4:科技界一出新款,老款就成了沒人care的絕版
臨床表現
作為用齡僅5年的蘋果用戶,每次打開Macbook時,我的腦子里就會冒出一個念頭——想統(tǒng)計一下全球的Mac用戶還有多少人在用古老的L款側插頭。
上一次充電器壞了,發(fā)現蘋果專賣店已經買不到原版L款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已經是連T型插頭都已經被雷靂取代的時代了,這樣說來,我那臺13年產的13寸Mac恐怕已經是科技界的絕版恐龍了。
想一想,Wins10已經取代Wins7,xp早就作古,而iPhone每次一出新款,腎就要抖三抖,但即使培育到了第8代,身高也沒有突破原來以為的8倍長。至于不斷被科技刷新認知的我們,每年不經歷幾回系統(tǒng)升級真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時代淘汰了。
猶記得年初剛剛平息的蘋果“降速門”事件,而上個月,羅老師還最新亮相了一臺酷似點歌機的電腦鄭重宣布,“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
診斷
對最新潮、最新款的手機電腦趨之若鶩,就跟女生買化妝品、男生買裝備是一個道理。科技的更新,誠然是時代的進步,但背后隱匿的問題也開始日漸突出。
我們擔心的,不僅僅是作為用戶的保障和權利,還有信息安全、網絡規(guī)范等問題,以及就像周軼君在《鏘鏘》上所說:
“我總覺得未來這種擴張現實也好,什么虛擬現實,就你所有感官現在能觸及的東西,都會被電子化都會被游戲或者說一種設計出來的東西所代替。”
相信好多人已經在擔心有一天自己會不會成了被AI淘汰的老款……
癥狀5:短時間內同類公共事件,能被大家記住的只有一兩個
臨床表現
前兩天大家都在熱議“甘肅19歲高三少女因被班主任猥褻而跳樓”一事,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沒過多久浙江富陽就有個小學老師因為性騷擾11歲女生而被判刑。
前兩天大家都在同情上海世外小學被殺害的無辜兒童,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起4月27日米脂中學也有數名學生無端地成為“社會報復”的受害者。
上個月大家得知傳奇廚師安東尼·波登自殺,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段時間從困擾和憂郁中走向自殺的,還有知名時尚設計師Kate Spade、獨立游戲開發(fā)者Chloe Sagal,以及……
診斷
報復社會、網絡暴力、自殺、某個群體爭取某種權益……當我們看到了更多世界的陰暗面,我們?yōu)橹@嘆、憤怒、譴責、同情、鼓勵、支持,這之后世界有因此變得更好嗎?這是一個應該被深思的問題。
現實仍在照常運轉,只是人群中偶爾還是會有人突發(fā)奇想,那些不被人知道的悲劇,那些被人遺忘、被人消費過的故事,會不會就此變得無意義?
若果真如此,這本身也是一個悲劇。
癥狀6:當時不談不是同齡人,一旦過去了,再談就是凹凸人
臨床表現
2018年上半年發(fā)生的熱點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
梅西C羅離開,一個足球時代轉身了;
土偶土創(chuàng)結束,一個團戰(zhàn)時代開啟了;
《人生一串》火了,《舌尖3》撲街了;
上海電影節(jié)落幕了,可是感覺前不久還是北影節(jié)、戛納節(jié);
頭騰大戰(zhàn)在繼續(xù),抖音遭雙微封殺的硝煙卻已成為歷史;
北大校長念白字的時候,2018諾貝爾文學獎確認取消了;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正在熱播的時候,Ayawawa被拽出來批評了;
再早先,冬奧會剛走,各大音樂節(jié)開始了,音樂節(jié)剛趕完場,Met Gala的熱鬧上演了,到了現在,C位和C羅的瓜也才剛剛吃完,可是不急,馬上就有瓜該熟了……
診斷
上面這些過去的事你還會再津津有味地聊起嗎?每天都在發(fā)生新鮮事,可真的都是新鮮事嗎?
當我們身處其中,很少有人會想到事件之間有什么關聯。
我們總忙不迭地想要知道這個世界發(fā)生了什么,生怕少吃了一塊瓜,身處這個時代的存在感就要掉一點點。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互聯網上大量存在的信息會讓我們產生一種“知曉感”(feeling of knowing),對自己的記憶產生錯誤的估計,即一種“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的感覺。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對于某種信息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根本稱不上是“知曉”。
當互聯網像一個饕餮者,將一切不加選擇地全部聚攏、吸收,然后吞吐到我們面前時,究竟有多少人多少事會真的被銘記被深思?是不是真的只有我們關心的才是頭條?
如果說要對癥下藥,互聯網健忘癥的病根就在于屏幕前的我們自己。那么什么時候,我們可以學會不再那么入戲,可以學會偶爾抽身,可以真的做些什么而不僅僅是在網絡上對這個世界指手畫腳評頭論足?
或者也許什么時候,“搜索引擎依賴癥”、“朋友圈依賴癥”、“抖音依賴癥”就會被加在游戲成癮之后,然后在列表上方寫上精神疾病類別:網癮綜合征。
分享兩段發(fā)人深省的話。
“所有參與這些訊息傳播的人,并不關心消息的真實,所謂的資訊也不再是資訊,它像是一種看球賽吃的薯片,喝酒時吃的花生米,你無意義地吃,但是它讓你有一陣陣很廉價的,又不能說是多美好的一種口腔的快感,它是一種讓你起情緒反應的東西。
情緒反應總是好的,生氣也好,快樂也好,都可以,我們活在每一分鐘都等待別人挑動情緒的年代,所以你看到為什么現在所有的網絡媒體都成了標題黨,因為你不用最強烈的東西刺激人家的眼球,跟帶動他后面的情緒,你不會被看到,所以我們都往這個路子走,然后我們所有的讀者,我們所有的媒體受眾已經變成了一群情緒被操控的人,但是大腦很遲鈍。”
下一篇:互聯網公司上市的時機與命運
地址:中國·合肥市高新區(qū)創(chuàng)新大道5089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號嵌入式研發(fā)樓4F
400-168-9850
皖公網安備34019202000142號版權所有 ? 安徽天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備15021665號-6
建筑行業(yè)信息化軟件服務提供商智慧工地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做建筑行業(yè)數智產品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