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色区|国产vs久久|奇米中文字幕|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亚洲婷婷在线

緊跟中國搜索引擎的腳步,谷歌也要做信息流了

來源:鈦媒體 發布時間:2017.07.24
33.1K

據彭博社報道,谷歌搜索App下周三將上線信息流功能,之后Chrome手機版瀏覽器的搜索也會集成信息流內容,PC端主頁將保持不變。其信息流包括了新聞、娛樂和網頁內容,基于用戶的搜索、Youtube觀看、位置、郵箱、電子日歷等行為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

谷歌Feed流來得有點晚

看到谷歌上線Feed流的新聞我沒有絲毫詫異。在中國互聯網,信息流是BAT、門戶以及微博、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十余個玩家的重頭戲。

谷歌在中國的同行百度在2016年下半年啟動內容戰略之后,就在手機百度、百度新聞以及百度搜索網頁版中集成了信息流功能,與之配套,百度還啟動了百家號項目,進行社會化內容創作,截至4月已有56萬作者。

看上去Google學習了百度——這跟大多數中國用戶的感知相反,尤其是在“黑百度”成為政治正確之后。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百度是谷歌的跟隨者,然而這是偏見。

如果說上線信息流只是巧合,那么之前的系列動作更具說服力:2015年以來谷歌在搜索結果中先后整合買票、訂餐和訂酒店等功能,均在百度之后,百度在為人工智能搖旗吶喊三四年之后,谷歌在今年I/O大會上才首提AI戰略。

事實上,不只是Twitter和谷歌,隨著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壯大、產品和模式創新的增多,越來越多硅谷公司都在CFC——這是馬化騰的總結,即復制中國(Copy From China)之意,這一次上馬信息流再次表明谷歌學習中國同行的事實,也提醒一些人不必過于神化硅谷科技公司,尤其是谷歌。

在我看來,谷歌上線信息流功能已經有些晚了,在中國信息流玩家面前它還是個小學生,我絲毫不懷疑它有領先的AI算法以及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但缺內容。它沒有類似于百家號的社會化內容平臺,內容是谷歌做信息流的短板,因此一些美國媒體推測谷歌或許會收購信息流始祖Twitter。

曾被視作是Twitter跟隨者的微博在啟動內容戰略之后,讓信息流文本變長變多、垂直化和短視頻化,市值今年超過了Twitter。

Twitter也在學習微博,然而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其眼下市值僅為142億美元,大幅低于最高峰時的400億美元,去年就有消息稱其正在尋求賣身,谷歌、Salesforce甚至迪斯尼都是潛在買家,谷歌入局信息流業務之后對Twitter的信息流內容會更加渴求,收購概率變大。

為什么谷歌要做信息流了?

要知道谷歌曾經的理念是,加速信息流通,其希望讓用戶在搜索頁面停留越短越好,做到這一點意味著搜索結果的精準性。然而,上線Feed流顯然與這一理念背離,它將用戶留在了谷歌搜索中。之所以谷歌要一反常態,跟百度的思路并無不同。為什么谷歌要做信息流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為什么搜索引擎要做信息流了”的答案。

第一個原因是,信息流可以更好地組織和連接信息。

回顧谷歌、百度等搜索巨頭的使命不難發現,它們從來沒有強調搜索本身,谷歌創始人在1998年就定下了“組織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和使用”的企業使命。百度成立之初的初心則是讓人們平等地獲取信息。

簡而言之,谷歌、百度的核心價值都是在連接人與信息,加速信息流通,降低信息組織和獲取門檻。做信息流沒有脫離“連接人與信息”的本質,一定程度上,它還加速了信息的流通,降低了信息的生產、組織和連接成本。

2014年時任谷歌CEO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就曾表示“組織全球信息”這個使命已經完成了,當時谷歌并未明確新的使命是什么,谷歌顯然未曾料到組織全球信息還有信息流這樣的新方式。

五年前搜索業界就有一種觀點,那就是下一代搜索引擎是推薦引擎,即“不搜即得”的搜索,基于用戶歷史數據進行個性化推薦。在你鍵入關鍵詞之前,搜索引擎已經猜到了你想要什么信息,通過信息流,或者更早之前的卡片進行呈現。

今天百度、谷歌上線信息流證明了這個觀點,信息流通方式在移動互聯網上發生了變化,主動鍵入關鍵詞獲取網頁是一種形式,基于數據和關注的個性化推薦是另外一種形式,百度將之成為“被動搜索”。近日手機百度9.0干脆直接去掉了傳統的搜索頻道,將之以關鍵詞形式整合到信息流中,這體現出百度在“推薦”上更激進。

第二個原因是,AI技術成熟讓推薦“可以讓用戶上癮”。

推薦引擎、興趣引擎、千人千面,PC互聯網時代都有這樣的理念了。然而我們看到不論是百度、谷歌這樣的搜索巨頭,還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幾個創業公司,以及轉型到信息流內容平臺的微博,其信息流業務都是最近幾年才爆發的,之所以如此,在于人工智能技術這幾年走向了成熟,谷歌、百度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者,拓展典型的AI場景即內容推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說到人工智能人們會想到語音助手、機器人、無人車等等,然而事實上搜索引擎、輸入法、推薦引擎這些已普及產品,才是人工智能最成熟的應用。尤其是推薦引擎,更是極度依賴AI技術。正是因為有了深度學習技術,機器才可以不斷去記錄、學習和預測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推薦。

人工智能技術越成熟,個性化推薦越精準,機器比用戶本人還了解其需求,用戶就會有更好的體驗。正如谷歌在聲明中所言:“Facebook的信息流已經是智能手機中最讓人上癮的數字信息消費方式之一?!眰€性化推薦的內容即可以是商品,也可以是資訊,當然眼下最典型的是泛資訊。

第三個原因是,搜索引擎希望抓住用戶時間。

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用戶碎片化消費、被動式獲取信息,不喜歡打字這樣的復雜交互方式,這讓搜索引擎不再像互聯網時代那樣是唯一的流量入口了,同時用戶用完即走的工具特質讓它們獲取的用戶注意力過少,因此不論是百度還是谷歌,這幾年都是憂慮的。

百度啟動O2O戰略連接人與服務是將有限的流量價值最大化,而內容戰略則是將流量變得更大,獲取用戶注意力更多。百度已經證明了“通過搜索信息流化來黏住用戶、獲取注意力”這條路可以走通。

QuestMobile報告顯示,手機百度第二季度MAU同比增長20%到4.1億,整體排名第六;手機百度總時長6月位居全網11位,且增速達到40.6%。兩個指標的增速,都大幅超過微信、淘寶等超級App,首要原因正是因為信息流的引入。

谷歌同樣意識到這一點,如工程副總裁Sashi Thakur所說:“我們想讓人們明白,他們正在谷歌上消費信息,而且這也是毫無疑問的事情?!?/p>

第四個原因是,搜索引擎需要新的收入增長點。

手機屏幕有限,能夠放置的廣告很少,給倚重廣告模式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帶來很大的挑戰。好在信息流的出現,讓用戶在“刷”內容的時候無限擴寬了手機屏幕的邊界,帶來了大量的廣告位置,更重要的是,信息流廣告形式上可以跟內容緊密結合,再加上基于智能推薦的廣告技術,可以讓用戶對廣告感知不明顯,進而帶來了很好的廣告形式,這是微博等公司收入增長的來源。

百度在上線信息流功能的同時也已同步上線信息流廣告功能,已成為百度新的營收增長點。而在AlphaBet所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谷歌營收、利潤、以及廣告收入增長都遇到瓶頸,同樣需要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上線信息流功能之后就可以銷售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標配

從百度和谷歌這兩個搜索大哥的行動來看,信息流將會搜索引擎標配。

眼下,國外主流搜索引擎中,雅虎早已將搜索與門戶新聞整合到一起,Bing還無動作。

國內主流搜索引擎搜狗和360好搜移動端已經整合信息流,PC網頁版還無動作。未來這些搜索引擎都將全面接入信息流,同時強化內容平臺,百度已有百家號平臺,搜狗接入了微信公眾號和知乎內容來彌補內容短板,谷歌可能會收購Twitter這樣的現成平臺,雅虎未來或在門戶內容基礎上引入類似于自媒體平臺的社會化創作平臺。

那么,搜索引擎信息流化,將產生什么影響?

1、搜索引擎信息流化的趨勢,對于網站生態將產生革命性影響。

過去網站流量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搜索引擎,但搜索引擎紛紛轉型表明,未來流量將不再(只)導給網站,基于URL的內容組織形態逐步讓位給基于平臺組織的“閉環式流量生態”。換句話說,過去站長發布內容到網站再到搜索引擎獲取流量,未來站長都要轉型內容創作者,去平臺發布內容獲取閱讀量和粉絲。

2、搜索引擎紛紛信息流化,對于垂直個性化資訊平臺影響較大。

當百度、谷歌、雅虎、搜狗等搜索引擎引入信息流之后,事實上成了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們的競爭對手。搜索引擎本身就是做信息組織和連接,同時有擅長的AI技術和海量多元化的大數據,再加上海量用戶基數上的流量入口,對于創業型玩家威脅還是很大的。不過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小型信息流平臺的價值也會得到體現,就像谷歌現在可能收購Twitter來彌補信息流內容短板一樣。

3、信息流化不局限于資訊,不僅限于搜索,而是互聯網基礎設施。

信息流正在從新聞客戶端、搜索引擎蔓延到整個移動互聯網。LinkedIn已添加信息流,亞馬遜推出了可以發布商品故事、圖片信息的功能Spark。國內,工具類App,手機QQ、脈脈等社交平臺,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都在融入信息流功能。

信息流是產品形態,其背后是一套基于AI技術的“千人千面”的推薦系統,讓機器去預測而不是響應用戶的內容獲取需求。一個顯著的趨勢是,信息流就像當年的搜索框一樣,將成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

(作者:羅超 編輯:ahtianen)


上一篇:同樣在搜索框下搞事情,Google和百度完全是兩碼事

下一篇:科技行業集體聲援蘋果:反對高通iPhone進口禁令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掃碼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