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互聯網領域已經不落后美國,某些方面甚至領先美國,比如移動支付,中國走在美國的前面。今天,我們購物和消費時,不用再為忘記帶錢包而發愁,通過微信和支付寶支付,方便便捷。在這一點上,國外也承認,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世界。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在報告中說,中國的移動支付(去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達5.5萬億美元)比美國發展更迅猛,中國大都市有76%的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或有這樣的意向,相比之下美國只有36%。
最近幾年,中國互聯網不斷突破,涌現了一批新的明星企業。滴滴這家成立僅5年的互聯網公司,因為解決了中國出行難的問題,目前估值已超過500億美元,前不久剛融資55億美元。而在共享單車領域,中國也紅紅火火,摩拜與ofo的爭奪大戰好不熱鬧。中國在互聯網領域取得的成績,足以讓很多國外互聯網公司眼紅。那么,是不是中國互聯網真的領先美國互聯網巨頭了?
現在還不是說這話的時候,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與龐大的人口紅利不無關系,可謂“插根扁擔都開花”,但它們還需要走出去證明自己。我曾在一次論壇上聽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說,BAT與谷歌、臉譜、亞馬遜的差距在于,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內很強大,但在海外不行,而谷歌、臉譜、亞馬遜除了在中國不行,在其他國家大部分都行。
人口紅利與觀念差異
人多力量大,用戶多,商業模式就會出現,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堅信這一點。相比國外,中國在發展互聯網上,有得天獨厚的人口紅利,14人口,是它們取之不盡的資源。騰訊的微信與QQ,用戶都超過了8億,幾乎所有網民,都是它們的用戶。在國外的互聯網公司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以美國為例,地廣人稀,人口大約是中國的1/4,而且分布不像中國人口這么集中,在發展互聯網方面,成本更高。在美國,40人口的城市,屬于大城市。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美國人口最多的25個城市,人口超過100萬的僅有9個。60萬人口的城市,在美國能排進前25位。
再來看看中國,60人口連四線城市都算不上,僅能算五線城市,也就是中國幾個小區的人口。比如,北京的回龍觀,常駐人口有30萬,美國第25大人口城市,也就兩個回龍觀的人口。回龍觀放在歐美國家,絕對是一個大城市。我曾接觸過一些國外互聯網企業,他們感嘆,發展用戶太難了,談及中國互聯網,他們只能搖搖頭,覺得中國互聯網企業太幸福。美國尚如此,歐洲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除了人口紅利,中國人對互聯網的依賴,遠超出國外人。以旅游為例,中國會不停拍照,不停發朋友圈,國外人則很少拍照,用眼睛和心記錄風景。曾看過一份調查報告,中國人使用手機的時長,排在全球第二位。任何地方,我們都經常看到忙碌的“低頭族”。
對于網購,歐美人也不如中國人熱衷,他們喜歡周末和假期去逛逛,陪家人去購物和散心,跟朋友喝杯咖啡,聊聊天。觀念的不同,也讓國外的互聯網發展,不如中國普及程度高。再者,中國人喜歡互聯網的便宜。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開拓市場時,常常打價格戰,給消費者傳遞價格低廉的訊息。因此,很多人都是沖著打折而去的。中國互聯網互聯網公司通常把融資來的錢,早期補貼給用戶,通過燒錢來發展用戶。今天的滴滴就是這樣,早期通過優惠券,讓消費者嘗到了甜頭。最后,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拋棄成見,為了利益走到一起,促使滴滴與快的合并,走向壟斷。
中美互聯網巨頭的較量
便捷的互聯網服務,改變和影響了消費者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推動騰訊、阿里巴巴的市值不斷創下新高。今天,騰訊的市值已超過3000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也達2500億美元,在向全球頂級互聯網公司谷歌(市值5800億美元)、臉譜(Facebook的市值400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4055億美元)等靠攏。但是,中國互聯網巨頭是與美國互聯網巨頭還有一定差距。為什么?中國互聯網企業龐大的體量,主要靠國內的人口紅利,在海外市場沒有成功的案例。
我曾在一次論壇上聽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說,BAT與谷歌、臉譜、亞馬遜的差距在于,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內很強大,但在海外不行,而谷歌、臉譜、亞馬遜除了在中國不行,在其他國家大部分都行。熊曉鴿說,美國互聯網企業在開拓全球市場,而中國互聯網企業主要局限于國內市場,在資本市場看來,世界市場無疑更有想象空間。這也就是BAT市值以及影響力不及美國互聯網企業的主要原因。
說到中國互聯網在海外打不開局面,百度是一個例子。為了開拓海外市場,百度經過嚴密的市場調查,選擇日本為切入口。百度認為,日本與中國臨近,文化較為接近,另外日本沒有大型搜索巨頭。然而,百度在日本市場還是敗北了,它不是輸給谷歌,而是輸給了雅虎日本。百度的業務,只要局限于國內市場,尤其是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后,百度形成了壟斷之勢。然而,正是沒有走出去,導致百度嚴重依賴競價排名,給自己的品牌抹黑。尤其是去過爆發的莆田系虛假廣告,更是讓百度無地自容。
也就是說,無論阿里巴巴、騰訊還是百度,都是國內企業,而是谷歌、臉譜、亞馬遜則都是國際化企業,面對的市場更廣闊。在此,我們將騰訊與臉譜做一個對比。數據顯示,自2012年5月上市以來,臉譜的股價大漲283%。但在投資者看來,這似乎剛剛開始。臉譜剛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收為80.32億美元,同比增長49%;凈利潤為30.64億美元,同比增長76%。截至2017年3月,臉譜日活躍用戶數為12.8億人,同比增長18%;月活躍用戶數為19.4億人,同比增長17%。今年第一季度,臉譜的移動廣告營收占總廣告營收比例的85%,達67億美元。
我們來對比臉譜與騰訊,它們都是世界社交巨頭。截至去年第四季度,QQ月活躍賬戶數為8.68億,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89億。從業績來看,騰訊去年第四季度營收為63.23億美元,經營盈利為20.08億美元,無論營收與利潤都與臉譜有差距。而且,騰訊的主要收益和凈利潤來自游戲業務,這讓騰訊面臨社會輿論壓力。比如,國內媒體就批評騰訊的《王者榮耀》入侵小學,讓青少年游戲上癮,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人民日報》不點名批評了其篡改歷史,認為“只有恥辱,不見榮耀”。
相比騰訊,臉譜還有大量的資產未挖掘,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WhatsApp的用戶數量已達12億,用戶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全球第二大社交媒體網絡。此外臉譜的Messenger用戶數量約為10億,是全球第三大社交媒體,Instagram的用戶也高達6億之多。
地址:中國·合肥市高新區創新大道5089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號嵌入式研發樓4F
400-168-9850
皖公網安備34019202000142號版權所有 ? 安徽天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備15021665號-6
建筑行業信息化軟件服務提供商智慧工地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做建筑行業數智產品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