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機器手臂市場共有24萬支,其中人機協作手臂只占其中的3%,由于專用型的機器手臂只能做單一操作,人機協作可因應產業及工作需求,任意編寫作動程式及變換前端的夾治具,未來人機協作機器手臂將遠比專用型機器手臂需求量大。”這是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候給出的數據。
由此看來機器手臂前景還是很可觀的,然而10月11日早間消息,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放棄了推出機械臂的計劃,因為這些產品未能通過Alphabet 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牙刷測試”。佩奇要求Alphabet的產品必須能被數十億人每天使用。
認識未曾面市的谷歌機器臂
在Google Research,十多個機器人手臂連續數月地在撿起不同的物品,重的、輕的、扁的、大的、小的、硬的、軟的、還有半透明的(雖然不是同時)。研究員們告訴我們為何他們的方法獨一無二,以及為什么80萬次抓取還只是個開頭。
為什么動物們抓取物件完全沒問題,部分原因是眼睛,而不僅僅是手。你可以閉著眼睛抓起一個物品,但是如果你能看見手與物品之間的互動,你會好得多。在機器人領域,這叫做視覺伺服,除了能增加抓取的進準度,還能讓機器人抓取正在移動或改變方向的物品。
教會機器人這些是不容易的,因為在傳感器信息和動作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尤其是當你一直有無數的傳感信息輸入(就像人在視覺系統里一樣)。聰明的辦法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讓機器人自學成才。在Google Research,一組研究員在Google X同事的幫助下讓一個7-DoF機器人手臂抓起雜亂的物品,利用單眼視覺伺服和深度卷積神經網絡(CNN)來預測抓取結果。卷積神經網絡會持續自我訓練,開始失敗如山倒,然后漸入佳境。Google為了加快進程,讓14個機器人同時投入工作。這完全是全自動的:人只需要往盤子里裝上東西,然后打開電源開關。
一個數據收集試驗中的機器人。每個單元包括一個七自由度的手臂,帶有兩個手指的抓取器,和一個從機器人肩膀上俯視下來的攝像頭。研究員說攝像頭記錄了單眼RGB和深度圖像,但只有單眼RGB圖像用于預測抓取成功。
當14個機器人同時工作,信息收集就更多更快了,但與此同時,許多計劃外的變量也引入了試驗中。攝像頭的位置略有不同,打光對每一個機器人都不太一樣,以及每一個標準的抓取器都有不同類型的磨損,影響表現。
試驗后機器人的抓取器。研究者說機器人“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磨損和拉扯,造成外表和幾何方面重要的變化。”
積極的一面是,機器人能更好處理對類似硬件細微差異和攝像頭校準差異的問題,使得抓取更加強大。即便這樣,這種方法沒法過分概況,而且不能用于差別很大的硬件和抓取環境中(例如從架子上拿取一個物品)。研究員計劃在未來嘗試讓訓練設置更加多元化,看看他們的技術的適應性如何。他們還希望研究如何將這種方法用于“真實世界”的機器人,”在非常復雜多樣的環境、物件、燈光以及磨損情況下“。
慢慢地,他們變得更擅于收拾物品,并且無需輸入新的程序后就能夠自動調整自身以適應新的任務。這樣一來,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感覺運動技能差距就進一步縮小了。
為什么決定不推出機械臂
其原因深究起來也不只僅僅是因為它沒能通過刷牙的測試。起初谷歌的機器人團隊已經建造這些機器臂,希望將它們出售給制造商、倉庫運營商以及其他客戶。
豐田研究院首席執行官、谷歌機器人團隊前主管詹姆斯·庫夫納(JamesKuffner)表示:“盡管它(機器臂)只是原型,但其擁有許多優點。谷歌的機器人團隊工作非常努力,如果由我做決定,我會選擇將其推向市場,但谷歌沒有那樣做。”
1、谷歌本來沒有出售機器人計劃
谷歌發言人杰森·弗雷登菲爾茨(JasonFreidenfelds)稱,谷歌沒有出售這些機器臂的計劃。他說:“我們正利用它們去做些基本研究,比如機器學習如何幫助機器人加強協作,這是個非常有前途的研究領域,但是還處于起步階段。”Alphabet研究實驗室X的發言人考特尼·霍恩 (CourtneyHohne)拒絕評論。
2、谷歌機器人部門群龍無首
這些機器臂是由谷歌2013年收購的初創企業MekaRoboTIcs設計的。機器人部門的內部人士努力推動機器臂上市,并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售,以此削弱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
決定不發售機器臂也是谷歌群龍無首的機器人部門遭遇麻煩的另一個跡象。前安卓主管安迪·魯賓(AndyRubin)曾在谷歌掀起大規模收購熱潮,一系列初創企業被于2013年納入谷歌機器人部門麾下。當魯賓第二年離開時,谷歌將機器人團隊并入X實驗室研發機器人。2016年年初,谷歌有意出售旗下最大機器人團隊BostonDynamics,但直到如今也沒有找到買家。
同時停止機器臂項目的決定也使得參與這個項目的機器人專家們對谷歌的謹慎感到十分失望,這種情緒也在谷歌核心互聯網業務之外的其他部門蔓延,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團隊,它們已經顯示出技術實力,但依然沒有推出任何產品。
3、考慮進行更好的品牌保護
對于谷歌發布未經過精煉的產品猶疑不決的挫敗感不僅僅在實驗部門出現。佩奇經常鼓勵谷歌員工追求“moonshot(瘋狂而不太容易實現的項目)”,這些項目存在風險,但往往可以產生巨大影響。可是有時候,這種做法會導致更小但更實用的產品和服務被束之高閣,或者停留在研究階段多年時間。
庫夫納說,當谷歌考慮發布產品時,它必須要保護自己的品牌,畢竟谷歌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但是沒有任何高管總能保證做出正確決策,因為這是個很難平衡的問題,一方面你想要盡早推出產品,另一方面你還要保護好品牌。
上一篇:滴滴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地址:中國·合肥市高新區創新大道5089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號嵌入式研發樓4F
400-168-9850
皖公網安備34019202000142號版權所有 ? 安徽天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備15021665號-6
建筑行業信息化軟件服務提供商智慧工地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做建筑行業數智產品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