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色区|国产vs久久|奇米中文字幕|亚洲图片一区二区|亚洲婷婷在线

上一個雞年中國互聯網啥樣子:BAT在等待中求生

來源:網易科技 發布時間:2017.02.07
33.1K

一百年一個世紀,六十年一個甲子,十二年一個輪回。

  2017年,我們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雞年。

  回顧今年春節,互聯網三個字再次登榜,成為人人必談的關鍵詞,而像微信紅包、支付寶紅包等也成為了近些年必參與的活動。

  2017年春節,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25901萬G。而除夕當日,移動數據流量消費3598萬G,移動數據流量高峰時段的初一,當日移動數據流量消費3990萬G。

  2017年春節,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460億個,支付寶有1.68億人集齊五福并瓜分了2億元紅包。

但,在12前的那個雞年,這些事情都不敢想象。

  那時,還沒有移動互聯網,沒有微信,只有QQ,支付寶剛剛從淘寶拆分獨立,成為支付工具,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百度則剛剛上市,沉寂在喜悅之中。中國個人電腦的老大哥聯想,正式宣布收購IBM公司的個人電腦業務。

  然而,在當時,這些互聯網巨頭們都處在一個大爆發的“前夜”,他們中有很多人即將收獲更加巨大的“紅包”。

現在,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等人徹底的引爆了它。

百度:剛剛上市,帶動了中概股

  2005年,對于百度來說,最大的事莫過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一天李彥宏激動萬分,第一次嘗到了“億萬富翁”的感覺。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其股價由發行價39美元,最高沖至150美元,后收報于122·5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54%。以上市當天股價計算,公司市值高達39.6億美元。

  從那天起,李彥宏一下成為擁有幾億美元財富的億萬富翁,而與他一道進入財富神話的,還有百度公司的員工。

  他們中產生了8名億萬富翁、50來名千萬富翁與400來名百萬富翁,甚至公司前臺的接線員,因持有公司股票,也一下子也光榮地加入到百萬富翁的行列。

  上市當天,激動的百度員工竟然打出了“百度人民很行”的大橫幅,以“很行”二字暗比“銀行”,喜悅之情盡興洋溢。

而在百度上市的拉動下,中國概念股曾一度整體上揚。

  因當年火爆的“超女”,百度貼吧風生水起,百度也一舉超越新浪成為流量最大的中文網站。此后,百度逐漸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

  2005年,對于阿里巴巴來說,最大的事兒當屬收購雅虎中國了。也許,現在的美國雅虎肯定會覺得當時對于雅虎中國所做的決定是對的。

事實就是這樣,雅虎中國被賣了出去,身在美國的雅虎總部卻經歷了種種磨難,至今仍未成功出售。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雅虎置換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份。

  馬云對于這次收購曾表示,收購雅虎中國,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阿里巴巴看到,今后的電子商務絕對離不開搜索引擎,希望和雅虎的合作能給電子商務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

  此后,阿里巴巴有了進一步折騰的本錢,雅虎中國改容,進軍搜索和公益;淘寶繼續免費,向eBay施加壓力。

有業界人士曾表示,Google這條國際章魚,讓世界不得安穩;阿里巴巴這條國內章魚,讓中國互聯網企業也危機感頓生。實際上此番話只是一個調侃,畢竟馬云的理想不僅僅在國內。

騰訊:收購Foxmail,造就微信之父張小龍

  2005年,對于騰訊來說,只有一件事——收購Foxmail。同時,這一次收購,騰訊造就了如今的微信之父張小龍。我覺得,張小龍一定很感激小馬哥吧。

  2005年3月16日,騰訊公司宣布收購Foxmail軟件和有關知識產權,Foxmail的創始人張小龍及其研發團隊20余人也全部并入騰訊。

  那一年,在盛大“不宣而戰”般入主新浪后,騰訊在毫無征兆之下將中國最早、也是最優秀的郵件系統攬入懷中。這是最新上演的又一出網絡收購大戰。

  這僅是騰訊收購戰略的開始,還是昭示互聯網新時代的到來?而騰訊更在意的是,加強QQ郵箱的服務。

  張小龍進入騰訊后,主攻騰訊短板——QQ郵箱,終于在2008年,QQ郵箱以“支持超大附件發送”的強大競爭力成為騰訊的“七星級產品”。

  而后,騰訊贏得了抗擊微軟旗下社交軟件MSN的關鍵勝利,此后在社交領域再沒有碰到如此強勁的對手。

  騰訊還鞏固了在電商市場的核心——拍拍網,但是拍拍網的發展歷程證明了騰訊并非戰無不勝。

  在2011年,張小龍為騰訊創造了一個后來影響了整個互聯網社交行業的產品——微信。

下個12年,互聯網將會怎樣?

  12年前,BAT正在經歷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12年之后,它們引領了互聯網的第三次浪潮。

  同時,它們也將“搜索”、“電商”、“社交”,這6個關鍵詞深深的刻在了互聯網發展史之上。

  2005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突破1億,中國互聯網迎來規模化快速增長階段。12年后的2017年,上面提及的主角,絕大多數依然活躍在中國互聯網圈。

  而現在,互聯網即將進入下一個時代,時代在變,里邊的主角也許將會改變。面對充斥了喧鬧、浮華和矛盾的“新時代”,它們又將如何面對?

(作者:藍鯨TMT楊博丞 編輯:ahtianen)


上一篇:BAT的員工都去哪兒了?

下一篇:Siri已經落伍? 為何針對蘋果的批評再次正確

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掃碼立即關注